10月14日,由校党委宣传部陈琳副部长带队的全媒体工作人员一行来法学院开展新闻宣传工作调研。学院党委书记杨杰,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方俊,社会学系副教授王君柏,分团委副书记赵光荣及学生宣传骨干参加了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陈琳副部长对法学院的新闻宣传工作及成效进行了充分肯定,并指出了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与努力方向,并对如何以全新的理念和思路尤其是新媒体建设以促进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引导发表了看法。杨杰书记强调了新闻宣传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息息相关的重要联系,回顾了近两年来学院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措施和成绩,同时也坦言在新闻意识、宣传能力、宣传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掣肘,希望能进一步加强与宣传部的合作,做好资源整合与共享,不断寻找学院宣传工作新突破、新亮点,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效应。方俊副书记则围绕学院人才培养宗旨与特色,就典型塑造、专业优势、特色活动等重点方面的宣传策划及难点进行了交流发言。
王君柏老师的博文《2015夏回乡记—剧烈变迁中,中国农村所面临的现状》自八月问世以来,虽是无心插柳,却受到了包括《人民日报》微信平台在内的新媒体的广泛关注,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仅10万+点击率的新媒体平台就超过10家。此篇博文及后续刊发的分析文章,不仅让《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多家国家级知名纸媒预约王老师就农村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度访谈,更在其家乡产生了实际效应。据王老师说,当地县委书记为此亲自下乡调研,修路、种植经济作物等直接影响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现状的措施正逐步展开。针对宣传产生的“蝴蝶效应”,王老师主张作为学者首先还是应做好自己的专业,唯有此,发出的声音才会产生影响力;并建议媒体宣传不应仅仅针对个人,更应就此推动学界、政府、社会等各方面对农村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最后,《江南大学报》、“江大新闻网”等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从各自工作领域出发,就如何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了发言与指导。大家一致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个性特点、行为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新闻宣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与方式,真正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想说的、要说的和学生想听的、能听的有机统一起来,是宣传工作变更的方向。因此,宣传工作尤其要注意创新宣传手段和传播方式,充分利用师生常用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
注重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学院宣传工作再上新水平。(来源:法学院;文:赵光荣、严琰;图:严琰;审核:方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