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工会工作

当前位置: 首 页 >> 党的建设 >> 工会工作 >> 正文

工会工作

主动引导 着力培养 热情关心——学院重视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编辑: 黄新华   发布日期: 2014-10-10   来源:法学院
 
法学院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成长,把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作为提升学科建设、提高学院科学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按照“靠得住、接得住、站得住”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政治上主动引导、专业上着力培养、生活上热情关心,促进青年教师们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造创新、锤炼高尚师德,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一、政治上主导引导,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让他们“靠得住”。
“靠得住”,是指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引导和师德师风主题实践活动,提高青年教师政治素养,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学院重视从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全面考察师德表现和业务素质,把优秀青年教师不断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充分运用学科和人才优势,组织开展十八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准确了解国情党情世情社情,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将十八大精神切实贯彻到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中去,使之成为推动个人发展和投身学院建设的思想武器。围绕“如何践行高校教师核心价值观”,开展“师德十问”征集和实践活动,号召青年教师将外在的被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行动自觉,以师表树人、以师行感人、以师德动人。召开“好人”张泓飚学习座谈会,开展“学习好人、争做好教师”主题教育活动,启发青年教师们思考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及其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具体体现,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二、专业上着力培养,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让他们“接得住”。
“接得住”,是指以学校人才政策文件精神为指引,通过搭台子、结对子、引路子等方式方法,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发展的指导和帮助,使之形成正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夯实学术基础,迅速成长为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学院重视给青年教师创造锻炼业务的有利条件,一方面搭建发展平台,鼓励他们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和专业实践,不断拓展学术视野,积累学术资源;定期组织科研经验分享会,邀请科研业绩突出的新老教师交流学术研究经验及申报课题、期刊投稿的方法技巧,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适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打磨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营造优良教风学风。另一方面立足学科建设的高度,有意识地给他们压担子,推动他们以自身职称评审为龙头,合理规划时间,掌控进度节奏,保持积极进取、创新创造的学术精神,多拿高层次课题项目,多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建立师德、教学、科研三导师制,选聘党性观念强、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的老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发展导师,明晰发展目标,规划发展步骤,引导融入团队,合作开展研究,不断提升教学科研业务能力。重视为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创造晋升机会,纳入学科骨干与后备干部培养体系,敢于推荐、任用青年教师,让他们参与甚至主持学科提升计划,担任系室主任助理工作,协调处理行政管理事务,充分发扬年轻人特有的理性与热情兼而有之的品质,推动他们将个人前途与学科发展及社会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承担起引领学科发展、学院建设的时代责任。
三、生活上热情关心,解除青年教师后顾之忧,让他们“站得住”。
“站得住”,是指将青年教师成长纳入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中远期发展规划中,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和教师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感染力,真正贴近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关心解决现实问题,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使之能安心教书、静心研究、潜心育人。建立健全学院党政领导联系青年教师、与青年教师谈心谈话及不定期走访青年教师等制度。每学期召开由院长书记共同参加的青年教师座谈会,及时了解并发现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发展支持、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设立青年博士教师工作室,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加强青年教师间的信息沟通和思想交流;关心留学归国青年教师,在学院办公用房非常紧缺的情况下,优先安排办公室,帮助提高自我调适能力。组织丰富多姿的工余文体活动,推动青年教师强身健体,增进相互了解及集体归属意识。
在学院党政领导重视和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下,青年教师们逐渐显示出“有活力、有潜力、有生产力”的良好发展态势,他们热爱教书育人事业,关心关爱学生成长成才,都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在正确的轨道上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位2009年引进的青年教师提前一年成功晋升副教授职称,一位2012年新进的青年教师厚积薄发,一年内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6篇学术论文,并成功获得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立项。